外一篇:紫砂熟刻

紫砂陶刻分为“熟刻”和“生刻”,前者指在烧成后的紫砂器皿上的陶刻,后者指在烧成前的紫砂半成品泥坯上的陶刻。

紫砂器皿在烧成后如果出现了“花泥”、“爆子”等瑕疵或是对陶刻部分不满意,就会采取熟刻、点彩甚至焐灰、抛光等掩盖手段。最初的熟刻也是手工完成的,难度相对大些,成本相对高些,但是若以“物以稀为贵”来对此大做文章就走偏了。随着科技的进步,现在的熟刻还运用上了电脑或激光扫描,这样的熟刻虽很精美,但难免失之于千篇一律。不过,俗话说“百壶中百客”,也算是“萝卜青菜各有所爱”吧!

那么,如何来辨别熟刻呢?

笔者认为,只要看陶刻部分的色彩是否与作品的整体一致,若是一致的,则是生刻;若是不一致,又没有经过其他染色处理,则是熟刻。因为熟刻时,把器皿的表皮也一并刻掉了,紫砂器皿表皮之下的材质色彩就露出来了,而它跟表皮的色彩不一致。此处有个例外:熟刻后再重新烧一遍,可将上述两部分色彩一致起来。

再进一步区分到底是手工熟刻还是电脑熟刻,则主要看陶刻笔画的流畅性和复杂程度,因手工熟刻需在非常坚硬的成器表面上“下刀”,故其笔画难免出现生涩、死板、不连贯等特点,而且一般不会很复杂。若有两个相同陶刻内容的作品作比较,就能一目了然。




欣赏:工艺美术员范君初采用“黄龙源”品牌的泥料“清调砂”全手工制作、工艺师储国峰陶刻的“朴悟壶”,容量约350毫升。此为“生刻”。本作品已被纳入“睿鼎紫砂”的防伪系统。




对比欣赏:采用“黄龙源”品牌的泥料“朱砂”制作的“龙生九子组杯”之“狴犴口杯”,左为“熟刻”,右为“生刻”。


(提示:从熟刻产生的原因来分析,熟刻少有精品。)

联系地址:宜兴市人民南路93号      电话:0510—80199666      版权所有:2016 宜兴市睿鼎紫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