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、“炒作”和“性价比”
紫砂壶的“炒作”过程如下:制壶艺人甲与代理商乙达成默契,甲在某一时期制作的紫砂壶由乙包销,包销价为1万元/把,同时对外宣称其作品很少,不作销售。然后乙安排人员以10万元的报价在某次拍卖会上拍得了甲的某件作品。之后乙以2万元/把的价格批发给几位经销商,他们再以8万元/把的价格面向市场作销售。消费者丙经过讨价还价,最终以5万元购买了甲的某件作品。
结果大家都很满意:艺人甲嘛,在1万元的包销价面前,泥料、做工等成本实在不值一提,而且其“身价”已被“炒”得不一般,可谓名利双收;拍卖公司嘛,成交记录让它收取了不菲的佣金,根本不用在意该成交是否真实;代理商与经销商嘛,只要能销售出去,准能赚个盆满钵满;消费者丙嘛,有10万元的“拍卖成交记录”挺着,而且一打听,甲处确实买不到,5万元的成交价足以让自己沉浸在“捡了漏”的兴奋中……
问题来啦,甲的作品到底价值几何?笔者认为,紫砂作品的价值不应该是一级市场的“销售价”(即“买入价”),而应是二级市场的“成交价”(即“退出价”)。紫砂作品一级市场的真正繁荣需要靠二级市场的真实交易来支撑。
上述实例中,10万元肯定不是价值,这只是一个虚假的“故事”。8万元和5万元都只是“买入价”,其中5万元因真实成交而具备了一定的参考价值。2万元的经销价和1万元的包销价相对“保密”,消费者很难知晓。那么,反映价值的“退出价”是多少呢?不妨假设一下:这件作品如果在你手上了,想要出手,超出2万元时,找到买家会比较难;不到2万元时,那些经销商会来收购;不到1万元时,代理商乙也会参与收购。难点在于,你从哪里去获得这些“退出信息”呢?
理性的消费者购买高价壶时,在确保“货真”(即“泥料真”和“作者真”)之后,就要关注“价实”(即“性价比”较高)了。在“买入价”与“退出价”较为接近时,就表示作品的“性价比”较高。因此,紫砂作品的利润空间是否合理是考量其“性价比”高低的重要指标。而且,只有具备便捷的“退出渠道”的紫砂作品才能让人放心收藏或投资。
.jpg)
.jpg)
欣赏:工艺师夏超采用“黄龙源”品牌的泥料“底槽青”全手工制作、工艺师储国峰陶刻的“怀远壶”,容量约350毫升。本作品已被纳入“睿鼎紫砂”的防伪系统。
(提示:“睿鼎紫砂文化公司”可以为“睿鼎紫砂”作品提供“流转变现”的后续服务,从而实现其价值。)
地址:宜兴市丁蜀镇范蠡路164号 电话:18915366315 版权所有:2016 宜兴市睿鼎紫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