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砂壶作者真假的辨别

“泥料”的真假影响的是作品的“实用性”,而“作者”的真假就直接影响到了作品的“价值”。因此,若是注重日常使用,首先会考虑泥料的真假;若是注重收藏或投资, 作者的真假则至关重要了。

“假钞”现象中有制造者和使用者,他们才是利益的获得者,而假钞的最终拥有者就必然成为受害者!当你拥有一张假钞时,你会怎么做?毁弃、留着还是花掉?同理, 你又将如何来对待自己手中的“假壶”呢?因此,只要是假壶,受到伤害的就一定是消费者。

“作者假”可以分为两种情况:一为“假冒”,二为“代工”。在假冒的情况下,被假冒者可能已经故去,也可能健在;假冒之事作者可能毫不知情,也可能明知。 作者及其家人虽已被侵权,但考虑到多方因素和利益,他们大多只能听之任之。在代工的情况下,作者就是明知故犯了!

实践操作中是怎样来证明作者的“真”呢?通常是由落款者给作品出具一个书面的证书,有时还需要落款者捧着作品合个影。“此地无银三百两”在此时仿佛变得天经地义了, 非常可爱!且不说为了得到那张证书,给落款者甚至介绍人若干费用早已成了公开的秘密了。其实,这样的做法只能解决假冒的问题,而不能解决代工的问题, 因为代工作品也就是这么来操作的。而且,从逻辑上来分析,一旦通过“合影”来证明作者真,那么这件作品就必然失去了“流动性”,因为同理可得, “下家”也需要合影来证明其真嘛!而没有流动性的作品,又何谈价值呢?

笔者认为,紫砂壶作者的真假应该由具备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来认定。如果某件作品已经被某个权威的第三方机构“备案”并且“托底保值”了,那么就解决了它的真假问题, 不仅是泥料的真假,关键是作者的真假!

事实上,对作者真假的标准有严格程度上的差别,由第三方机构托底保值应该成为业内最为严格的标准。但是,在各方条件还不完备的情况之下,有其他类别的品牌 (如泥料品牌或平台品牌)来支撑,让作品的话语权不只掌控在个人手中,而是多出一方或几方来监督,这样比仅仅凭借落款者本人来认定更客观些吧?另外, 面对落款者已经作古的作品,你该信谁的呢?再想象一下,目前健在的落款者作古后你又该怎么办呢?推而广之,紫砂壶是如此,书画作品、其他陶瓷类作品也是一样吧?

图为“睿鼎紫砂文化公司”出品的“寿珍掇球壶”,采用“黄龙源”品牌的“底槽青”泥料全手工制作,其壶型来历为:
“掇球壶”,是清代邵大亨先生首创,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壶式。“掇”,在宜兴方言里是“叠起来”的意思,“掇球”,就是把球叠起来。该壶的壶钮、壶盖、壶身分别是小、中、大三个球体,整体造型似小球“掇”于中球上,中球又“掇”于大球上。 清末民初程寿珍先生对“大亨款掇球”改动而成“寿珍款掇球”,使之也成为了经典。




(本文是《宜兴紫砂文化十讲》系列之十七,于2017年8月14日在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发表,具名:睿鼎俊锋)

地址:宜兴市丁蜀镇范蠡路164号      电话:18915366315      版权所有:2016 宜兴市睿鼎紫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