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砂泥料的重要性
“假紫砂”事件在若干年前被“曝光”后,很多紫砂爱好者最关注的问题已经不是“作者为谁、价值几何”,而是“泥料是否正宗、能否放心使用”了。这就相当可喜了, 可见紫砂消费也在逐步恢复理性,人们认识到了紫砂壶“实用性”的重要,也对泥料的纯正性和原矿性提出了要求。宜兴紫砂矿在停止开采后,“存量紫砂”肯定越用越少,当然,其价格也越来越高。
为了降低成本,很多练泥企业要么就把“外山料”或陶土当作“宜兴紫砂”来用,要么在练泥过程中“随意”添加。制壶艺人也无可奈何,拿到手的已是练制好的成品泥, 至于它们的化学构成怎样,又如何去识别呢?消费者更是深受其害,分不清作品泥料的真假,只能盲目地信任某些制壶者或经销商了。
于是,一些商家就这样来“忽悠”老百姓了:如明明是用外地的陶土制成了盖杯,包装上却印着“宜兴紫砂”的标志。再如讲到“开壶”时,几乎都会在“用沸水煮二三十分钟” 的后面加一句“去除土腥味”,试问:材质若是“清水泥”,本质是“砂”而非“土”,又何来“土腥味”?又如因“黄龙山”就意味着正宗,所以问到泥料出处,即使是一个“地摊货”, 经营者都会毫不迟疑地回答:出自宜兴“黄龙山”……
“黄龙源”品牌的紫砂泥料有口皆碑,确保了纯正紫砂的原矿特性。而原矿紫砂所特有的“砂”性让作品成形的难度相当大,因此,很多制壶者还不爱采用原矿紫砂来制作。 只有达到相当高制作水平的艺人才会选用品牌泥料进行创作,以更好地显示其“工”的优秀来!“好紫砂”和“好艺人”从来就是相得益彰的,“优质紫砂”之美需要靠优秀艺人来彰显, 优秀艺人的制作水平也需要由“优质紫砂”来体现。
但是,长期以来,紫砂泥料的地位很尴尬:一方面,是基础,很重要,所谓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;另一方面,在作品的价值构成中几乎忽略不计。 而后一方面的体现也正是很多朋友忽视泥料重要性的根本原因,殊不知,在一把“好壶”的评价中,若是泥料不对了,其他方面(诸如做工优劣、器型美丑、作者真假、价值高低等等) 也就失去了继续评论的必要,正所谓内行人所说“先别真假,再看上下”,此处的“真假”包含了材质和制作人两方面。而“纯正”和“原矿”的紫砂泥料才是制壶的合格材质。
“睿鼎紫砂文化公司”出品的“雪华壶”(如图所示)采用了“底槽青”泥料半手工制作而成,其壶型来历为:
“雪华壶”,是“壶艺泰斗”顾景舟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创新之作。“华”、“花”相通,“雪华”即“雪花”,有“瑞雪兆丰年”之意。“雪花”有六瓣,因此,该壶造型从壶底,壶身、壶盖直至壶钮等等, 全部用了比例协调的正六方形,俯视时,最能体现该壶的线条魅力。

(本文是《宜兴紫砂文化十讲》系列之九,于2017年6月19日在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发表,具名:睿鼎俊锋)
地址:宜兴市丁蜀镇范蠡路164号 电话:18915366315 版权所有:2016 宜兴市睿鼎紫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